形态描述
翅展45-60mm。体躯细长,背面黑色,头部和胸部被白色绒毛;腹面白色。触角端部匙形。翅正面白色;前翅的前缘脉黑色,顶角有三角形黑斑,并与外缘的黑斑相连而延伸到Cu2脉以下,黑斑的内缘呈锯齿状;亚端在m3室及cu2室各有1个黑斑,后翅前缘中部有1个黑斑,这3个黑斑均较菜粉蝶P. rapae大而圆;后翅外缘各脉端均有三角形的黑斑。翅反面白色或乳白色,除前翅两枚黑斑尚存外,其余斑均模糊。雌蝶斑纹较明显,反面基部的黑鳞区较雄蝶宽。
雄性外生殖器:背兜腹缘的突起不明显;爪形突狭长,末端尖;抱器瓣基部宽,逐渐向端部变窄,末端较尖;阳茎端基环骨化程度弱,V形;囊形突短粗;阳茎长,亚基部有1大突起。
雌性外生殖器:后表皮突细长,前表皮突不明显;后阴片指状,前阴片比后阴片宽,两者边缘和端部都密布长鬃毛;囊导管较细,略比囊体长度短;囊体较大,略呈圆形;囊突圆形,密布小齿突,但中部缺齿突且前后两端明显内凹,囊颈处还有1块月牙形的小骨片。
幼虫 绿色,身体背面有黑褐色的毛疣,周围有墨绿色的圆斑,各腹节气门线上有2个黄斑,其一为环状围绕气门,背中线为鲜黄色。
蛹 胸背有1突起,呈三角形,腹背基部内侧各有一个分叉的突起,其中一叉呈针状或尖角形。
雄性外生殖器:背兜腹缘的突起不明显;爪形突狭长,末端尖;抱器瓣基部宽,逐渐向端部变窄,末端较尖;阳茎端基环骨化程度弱,V形;囊形突短粗;阳茎长,亚基部有1大突起。
雌性外生殖器:后表皮突细长,前表皮突不明显;后阴片指状,前阴片比后阴片宽,两者边缘和端部都密布长鬃毛;囊导管较细,略比囊体长度短;囊体较大,略呈圆形;囊突圆形,密布小齿突,但中部缺齿突且前后两端明显内凹,囊颈处还有1块月牙形的小骨片。
幼虫 绿色,身体背面有黑褐色的毛疣,周围有墨绿色的圆斑,各腹节气门线上有2个黄斑,其一为环状围绕气门,背中线为鲜黄色。
蛹 胸背有1突起,呈三角形,腹背基部内侧各有一个分叉的突起,其中一叉呈针状或尖角形。
生物学
生物学:在江西以蛹越冬;越冬代成虫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羽化。一年发生6-8代。幼虫喜欢在萝卜、白菜、芥菜、野生的独心菜等植物上取食为害。第1、2代幼虫主要在正在开花结荚的白菜、芥菜和萝卜留种地上取食叶片和荚。在山区、常和黑脉粉蝶混杂发生为害,但发生数量明显小于黑脉粉蝶。第3、4代幼虫主要在田旁和沟边的独心菜和自生苗小白菜上为害。以后各代主要在萝卜、芥菜和白菜上为害。
寄主植物:白菜、白花菜、芥菜等十字花科、白花菜科植物。
寄主植物:白菜、白花菜、芥菜等十字花科、白花菜科植物。
生命周期
越冬代成虫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羽化。一年发生6-8代。幼虫喜欢在萝卜、白菜、芥菜、野生的独心菜等植物上取食为害。第1、2代幼虫主要在正在开花结荚的白菜、芥菜和萝卜留种地上取食叶片和荚。在山区、常和黑脉粉蝶混杂发生为害,但发生数量明显小于黑脉粉蝶。第3、4代幼虫主要在田旁和沟边的独心菜和自生苗小白菜上为害。以后各代主要在萝卜、芥菜和白菜上为害。
生境信息
生物学:在江西以蛹越冬;越冬代成虫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羽化。一年发生6-8代。幼虫喜欢在萝卜、白菜、芥菜、野生的独心菜等植物上取食为害。第1、2代幼虫主要在正在开花结荚的白菜、芥菜和萝卜留种地上取食叶片和荚。在山区、常和黑脉粉蝶混杂发生为害,但发生数量明显小于黑脉粉蝶。第3、4代幼虫主要在田旁和沟边的独心菜和自生苗小白菜上为害。以后各代主要在萝卜、芥菜和白菜上为害。
寄主植物:白菜、白花菜、芥菜等十字花科、白花菜科植物。
寄主植物:白菜、白花菜、芥菜等十字花科、白花菜科植物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国内物种数估计